从珠海整改到贵港标杆:维保作业规范化的十年进化论
2025-08-07

十年前,珠海某工业园区内,一场因电梯维保不规范引发的安全事故,震惊了整个行业。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更暴露出当时维保作业流程混乱、标准缺失、监管不力等多重问题。自此,维保作业的规范化建设,成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的重点方向。

十年间,从珠海的整改教训,到贵港的标杆示范,维保作业经历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的深刻变革。这一过程,既是技术标准的提升,更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和行业理念的转变。

珠海事件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出台《电梯维护保养管理办法》,明确维保单位的责任边界,细化维保内容和周期要求。各地纷纷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对维保单位实施资质复审、信用评级和动态监管。珠海市率先建立维保作业电子档案系统,实现维保记录可追溯、可查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与此同时,技术手段的引入,为维保规范化注入了新动力。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电梯运行数据可以实时上传,维保人员可依据设备状态开展预防性维护,而非传统的周期性“走过场”。北斗定位系统在维保车辆上的应用,确保了维保人员的到场真实性。AI视频识别技术则用于监督维保行为,自动识别违规操作,提升了监管效率。

进入“十四五”时期,维保规范化的重点逐步从“硬件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贵港市作为后起之秀,凭借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全国维保作业的“新标杆”。

贵港的做法,核心在于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一是建立维保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将服务质量、安全记录、用户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实行红黑名单管理;二是推动维保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与技能认证,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由专业机构对维保质量进行抽检和评估,增强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贵港,维保作业不再只是“换个零件、擦擦灰尘”的简单劳动,而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工程。维保人员需按照统一标准流程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需拍照上传至监管平台,接受实时审核。平台还会根据电梯使用频率、运行数据、历史故障等信息,智能生成维保计划,实现“按需维保”。

更重要的是,贵港在维保规范化的推进中,注重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政府、企业、物业、业主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电梯维保记录,发现问题可随时举报,形成了全民监督的氛围。

十年的进化,不只是技术的迭代,更是理念的升华。维保作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从个体责任转向系统治理。这背后,是制度的完善、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

如今,走进贵港的任何一个小区,电梯维保记录清晰可查,维保人员专业规范,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这种变化,正是维保作业规范化十年进化的缩影,也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站在新的起点上,维保作业的规范化建设仍在路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设备数量的持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升维保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优化监管机制,仍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珠海整改到贵港标杆,中国维保作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从“补短板”到“树标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807801186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通梯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57号财富国际广场35号楼602号

Q Q:

Copyright © 2002-2025

桂ICP备2025054557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