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电梯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装质量与费用问题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贵港市购买的广日电梯产品中,关于“8层电梯安装费用是否包含吊装”的条款表述模糊,存在额外收取高达1万元费用的潜在风险。这一问题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也暴露出部分电梯企业在合同条款设置方面的不规范行为。
据消费者介绍,在与贵港某广日电梯经销商签订合同时,销售人员明确表示“8层电梯安装费用已全部包含在内”,并以此作为吸引客户的重要卖点。然而,当电梯安装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方却突然提出“吊装费用未包含在安装费中”,需额外支付约1万元的吊装费用。
这一突如其来的收费,令消费者措手不及。消费者表示,在合同中并未明确提及“吊装”是否包含在安装费用中,相关条款表述含糊不清,仅简单写明“安装费包含基础安装内容”,而“基础安装内容”的具体范围也未作详细说明。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电梯销售方回应称,吊装属于“特殊施工项目”,不在标准安装费用范围内。但消费者认为,电梯安装本身即包含吊装环节,若将吊装单独列出收费,属于重复收费或隐性收费。
从法律角度分析,合同条款的表述必须清晰明确,不得存在歧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用语应当准确、明确,避免歧义。”若合同中对“安装费用”未明确界定其所涵盖的具体项目,特别是涉及吊装、运输、脚手架搭建等专业术语时,应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多次强调,企业在合同中不得设置“模糊条款”、“陷阱条款”来规避自身责任或增加消费者负担。因此,若企业利用条款模糊来收取额外费用,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
事实上,电梯行业在安装费用方面的争议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电梯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往往在报价时以“全包价”、“一口价”等概念吸引消费者,但在后续施工中却以“特殊项目”、“场地不达标”、“运输不便”等理由要求额外收费。
业内人士透露,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吊装、运输、脚手架搭建、井道清理等环节,往往属于施工成本较高的部分。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故意将这些项目排除在“安装费用”之外,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额外费用。
针对此类问题,法律与消费维权专家建议消费者在签订电梯安装合同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此次贵港广日电梯事件也暴露出电梯行业在安装收费方面的监管缺失。目前,电梯安装费用标准缺乏全国统一规范,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导致部分企业有机可乘。
行业协会及市场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统一的电梯安装费用标准和合同范本,明确安装费用所应涵盖的基本项目,并对模糊条款、重复收费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应加强对电梯安装企业的信用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安装质量与费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贵港广日电梯事件提醒我们,在电梯采购与安装过程中,消费者必须提高警惕,理性选择,同时企业也应恪守诚信经营原则,避免因条款模糊、收费不清而损害品牌信誉。
只有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消费者法律意识,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电梯市场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5